張大春在聯合新聞網的名家專欄名稱叫做『認得幾個字』,
談的是中文字詞,不過跟他對談的人不是中文系的研究生
而是他的一對子女。
我是屬於八卦型的讀者,喜歡閱讀張愛玲的小說,也喜歡
讀跟她有關的傳記文學---反正張愛玲自己也很愛寫。張愛
玲寫自己的母親、姑姑以及弟弟,胡蘭成也寫他自己與張
愛玲,然後張愛玲的弟弟則寫了一本『我的姊姊張愛玲』,
好不熱鬧。讀了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姊妹們的文學作品還
不夠,再看朱天心寫她的女兒謝海盟。昨天在餐桌上說起
子敏的『小太陽』,我說我真想知道書裡面那可愛的櫻櫻、
琪琪與瑋瑋後來怎樣了。(聽敏儀說現在子敏都在幫忙帶孫
了,哈!建議他寫一本小小太陽…我一定預購。)
張大春的『聆聽父親』裡面寫到他兒子在媽媽肚子裡面逐 我把這段小公案跟張容說了,接著問道:「記不記得你曾 「因為當選了班長就會很累、要幫老師做很多事,以後就 但是我知道張容並不那麼灑然的一個孩子──我甚至可以 誰知張容忽然難過起來,反而像是被我揭發了不想面對的 我想了想──的確,我真是全天下最囉唆的混蛋一個! 哈哈,真是很可愛的一對父子啊!
漸成型的事情,沒想到一會兒,他的兒子張容已經上了小
學,還有個很逗的妹妹!
文章裡面都會寫到他跟子女的對答,以及因此而衍生發展
的一些文字文學典故.
以「囉唆」一文來看,先談小孩子為何愛問問題(張大春
猜測是因為小孩對於自身的出處不明白所導致的…大概因
為天底下的爸媽都很難回答諸如「我是怎麼來的」這種大
哉問的問題),接著談到孩子們愛問的問題(:「那第一
個發明作功課的人是誰?」「上帝先創造自己的哪一個
部分?」「最早學會講話的人講甚麼話?」吼,我也好想
知道正確答案喔)說到自己被兒子當作「最囉唆的人」的
投票過程,進而探討「囉唆」兩字在中國歷史或文學上的
意義與來源等。
這篇文章有趣的地方,不是在於囉唆兩字在古文中何時出現,
怎麼沿用或者誤用等等,而是後面:
經說你一點兒都不想當班長?」
沒有好日子過了。」
嗅出一些些兒落寞不甘(至少當班長能蒐集到兌換玩具的
榮譽卡就成為泡影了)。於是便問:「雖然這樣,同學沒
有選你,你會不會覺得還是有點不好受呢?」接下來我就
準備要說那首戳穿矯情歸隱之思的「林下何曾見一人」了。
心事,閃著眼淚,說:「你真地很囉唆耶!」
其他很多篇文章都讓我很開心,而且也會覺得,有個中文很好的
爸爸,好像是件很棒的事情,可是同時也挺麻煩的...更過份的是,
這個爸爸還是個作家,會把你跟他的對答變成一篇篇出版的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