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火藥塔
雖然已經是黃昏時刻,但是陽光威力不減。領隊集合了大家之後,就開始快速行走,而且為了讓大家都不會迷路,他帶大家走一條方方正正的遠路,也就是從飯店出來後右轉,走到一個顯著的建築物(國家博物館)再右轉,轉入大街(Václavské nám)上後就一直線地走,之後就會走到舊城區的廣場。
我記得我們行程剛開始不久,領隊就告誡我們,歐洲的治安不比台灣、日本,在餐廳用餐請不要包包放著就去拿食物,如果你要這樣做,那就前一天晚上先跟你的包包好好的道別,跟包包說:謝謝你這一路的陪伴,道別過後就可以放心跟包包分手。
然後,他又說,在比較鄉下的觀光景點,例如庫倫諾夫、瑪麗安斯基,這是扒手小考的地方;到了類似卡羅維瓦利,就是扒手月考的地方;到布拉格這種大城市,就是扒手期末考的地方。
言下之意,是告訴我們,越是人多觀光客多的地方,扒手越多,也越高竿。類似的警告,去年在俄羅斯也聽過,到了布拉格,我的確隨時都注意我的包包拉鍊是否拉上、附近有沒有奇怪的人太靠近我們等等。
英文地圖上稱為Municpal House的建築,維基百科稱之為市民會館。
市民會館(Obecní dům)是布拉格的音樂廳和地標建築,在捷克共和國的建築和政治史上都是一座重要建築。它座落在舊城與新城之間的共和國廣場(Náměstí Republiky)。市民會館內的主要空間是用於舉辦音樂會的斯美塔那音樂廳,在1918年10月28日,斯美塔那音樂廳是捷克斯洛伐克宣布獨立的地點,也算是很重要的一個歷史景點。
我記得後來我跟阿曼達自己逛時,有溜進去看一看。不過這時候,我們只能快速通過,快速拍照。
布拉格市區也看到之前Amanda買過的傳統捷克點心肉桂捲
老城廣場上鼎鼎大名的天文鐘(Prague Astronomical Clock)
布拉格天文鐘包括三個主要部分:天文鐘面,代表太陽和月亮在天空中的方位,顯示各種天文資料;「行走的使徒」,每小時顯示使徒和其他移動雕塑;下部的日曆盤代表月份。
這個天文鐘不但漂亮,也很厲害,月亮指針的部分還能告訴你是滿月或者弦月。關於這個天文鐘,也有一個殘酷的傳說,跟莫斯科的聖巴索大教堂類似:因為擔心工匠去其他城市又做出一個更棒的天文鐘,當初的工匠完成這個天文鐘之後被弄瞎了。(到維基百科看更多關於天文鐘的介紹)
2010年的10月九日,慶祝了這個鐘的600週年,並以投射影片在天文鐘上的方式顯示了這個鐘的建造、拆除、重建,以及這個天文鐘所揭露的宇宙秘密。
這個鐘讓我想起之前看的一本日本小說,「天地明察」---描寫江戶時代前期圍棋棋士、天文曆學者澀川春海的故事。我想,不管是哪個民族,觀察天象一直是件重要的工作,而這些經由觀察天象而得到的星體運轉規則,竟是那麼早以前就被確認了,並且用機械方式呈現在廣場上讓所有人瞭解,實在是很了不起。
本來領隊想要帶我們上天文鐘塔頂,但很可惜,我們沒趕上最後一批的時間,因此改成先吃飯,吃完飯後解散自由活動,上天文鐘改成明天的活動。
鴨腿餐....如同領隊說的,生菜沙拉的份量越來越少,因為到了大都市
吃飽後,我們打算先去查理大橋,看看暮色中的大橋。
老城廣場上永遠是這模樣:擠著滿滿的觀光客
泰恩教堂的雙尖塔 (Church of Our Lady before Týn)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說,布拉格最古老的管風琴安放在這個教堂內。管風琴由Heinrich Mundt製造於1673年,是17世紀歐洲管風琴的傑出代表。
稍微退後一點拍天文鐘,畫面中有個老兄騎著很炫的Segway賽格威,事實上,布拉格很流行租賽格威到處逛,我們一路上看到很多。
Minute House,卡夫卡曾和父母住在這個房子裡,房子也曾經是個藥局。
到布拉格之前沒做功課,因此當時拍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只覺得漂亮、特別、就拍了。現在參考布拉格地圖,才知道原來這很有名啊~~~
一家漂亮的餐廳:Restaurace U Rotta
Amanda發現有人拿著攝影機往天空拍,我們跟著抬頭,發現有個雕像吊在空中
我們跟著人群走,果然走到了查理大橋。
這位就是查理四世(之前提到卡羅維瓦利溫泉也是他建立的溫泉市)
在查理四世統治時期,波希米亞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布拉格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由於查理四世決定把自己家族的世襲領地作為盧森堡王朝強盛的支柱,波希米亞的利益在帝國的各項政策中均占領導地位(黃金詔書規定,波希米亞國王居四大世俗選帝侯之首),捷克也成了14世紀的中歐強國。
布拉格在查理四世的努力下,成為最美麗富庶的城市之一。1348年創辦中歐第一座大學查理大學;修建伏爾塔瓦河上的著名橋樑「查理橋」;在布拉格附近修建了「查理城堡」。
我應該再退後一點,把教堂拍完整一點....
這個教堂是救主堂(捷克語:Kostel Nejsvětějšího Salvátora)位於布拉格市中心查理大橋和老城橋塔,曾是耶穌會建築群的一部分,創建於1578年。耶穌會解散後,歸屬查理大學。1990年恢復學生布道,2004年成為捷克第一座大學教堂。
大概正面逆光,所以我都拍側面,不然很想看看查理四世手上到底拿著什麼?看起來很像是他頒佈的黃金詔書。
我終於來到查理大橋了,有一種微微的興奮與開心。
是的,走到橋上回頭望,這是老城橋塔。很美,尤其是在夕陽中。(Where's Amanda?尋找照片中阿曼達芳蹤)
它由查理四世始建於1357年,完成於15世紀初。
直到1841年,作為跨越伏爾塔瓦河的唯一橋樑,查理大橋是聯接老城與布拉格城堡及鄰近地區最重要的通道,也使得布拉格成為東西歐之間重要的貿易通道。
該橋最初稱為「石橋」(Kamenný most)或「布拉格橋」(Pražský most),直到1870年才命名為「查理大橋」(Karlův most)。(維基百科)
查理大橋上,除了滿滿的觀光客與街頭藝人之外,就是有著很多雕像,共有30尊雕像,分列在橋的南北兩側。由於多年來受到的侵害,所有雕像都已被複製品取代。原作移往國家博物館展出。
聖伊華:原作由馬蒂亞斯·布勞恩雕於1711年,由查理大學法律系出資。這尊雕像描繪律師的主保聖人聖伊華,以及關於司法的寓言故事。
他的背後有個老頭、一個抱著孩子的母親、以及孩童,因為這個律師會替這些窮苦無依的人向有錢人討公道。(真的嗎?現代社會對律師的印象好像不是這樣。)
總之,這個雕像給人的感覺是---他被一堆窮鬼(OR麻煩)糾纏住了。
大橋上也是街頭畫家賺錢的好地方
St. Barbara, St. Margaret and St. Elizabeth....感謝這對帥哥美女情侶讓照片增色不少
Pieta(哀悼基督雕像)除了基督之外,還有聖母、抹大拉以及傳福音者約翰
不能免俗地想跟雕像合照
St. Christopher 這個聖人肩膀上扛著小基督:他最有名的傳說是曾經幫助耶穌所假扮的小孩子過河。
此外他比較為人所知是他作為旅行者或遊子的主保聖人的角色。我看過類似的電影情節,是媽媽替一個出遠門旅行的孩子求了個聖克里斯多福的小吊飾,讓小孩當項鍊掛著,保平安。
如果用St. Christopher搜尋圖片,會發現很多張圖畫都是他將聖嬰扛在肩膀上的主題
當太陽西沈,本來還能拍的雕像忽然轉暗,都變成剪影
St. John the Baptist (聖若翰洗者)
我其實也喜歡這個效果,光影真是攝影時的魔術師啊...覺得雕像好像更生動了...
很有趣吧?St. Norbert, Wenceslas and Sigismond
不過只要轉個角度拍別的地方,天色還是很亮呢。
這是我們在庫倫諾夫就認識的聖人,很會保密的那位St. John of Nepomuk
這是查理大橋上最古老的一尊雕像。1393年,內波穆克的約翰從查理大橋上扔進伏爾塔瓦河淹死。在現代,已經形成這樣的傳統:在這裡觸摸橋樑,會帶來好運,確保遊客再次回到布拉格城。(維基百科)
我應該觸摸了橋樑吧?希望我能再次回到布拉格。
被遊客摸成金黃色的狗
正在告解的皇后與被投入河中的內波穆克的約翰
Statuary of St. John of Matha, St. Felix of Valois and St. Ivan
這個聖人站在獅子爬出來的洞穴上頭,而獅子正是這個聖人的象徵。布拉格城堡裡的聖維特主教座堂裡,據說存有這個聖人的遺骸,也因此而命名。
我們之後會去參觀這個很有壓迫感的教堂。
原來這是獅子啊...當初拍的時候看不出來是獅子。還吐舌頭裝俏皮哩!
St. Kosma and St. Damian
這對懂得醫術的雙胞胎聖人站在基督旁邊,是醫生與藥劑師的主保聖人。他們身上穿著大學長袍,手上抱著藥罐子。
走過橋塔下
到處看得到類似這樣的賽格威騎士團,這團還戴安全帽,很專業。
我喜歡這張
忘記這是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