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at: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sous Nation of Kazakhstan
這部2007年就發行的電影,我終於在2009年看到它的DVD。
在Wikipedia的介紹裡頭,我學到一個新的電影類別叫做mockumentary comdey film,就是講芭樂特這種電影。它採用類似紀錄片的方式拍攝電影但是同時又嘲諷紀錄片的格式,而很多參與演出的演員其實並不知道這部電影的本質。難怪觀看過程當中,我不斷覺得那些入鏡的「演員」演得非常逼真,原來,他們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導演所要的東西。
演出芭樂特這個角色的是英國演員Sacha Baron Cohen,不知道他演出的時候會不會不斷笑場而被導演喊停?
這部片子好評不斷、但是也遭受很多批評。更妙的是、這恐怕是史上最多參與演出的演員控告殺青電影的ㄧ次。對導演以及發行公司提出控告的演員多如過江之鯽、包括芭樂特剛到紐約搭地下鐵時、被芭樂特的寵物母雞干擾到的某一名地下鐵乘客。他認為該電影未經他同意使用了他的肖像權、而且他覺得自己出現在電影中很丟臉。而那對經營民宿的猶太老夫妻很傷心、因為電影當中為了效果弄出很多蟑螂、讓有恐猶太人症的芭樂特誤以為那是猶太人變身而成的蟑螂、等於是暗示那家民宿不乾淨、影響了該民宿的生意等等。
這個村莊的居民後來集體控訴電影公司給的片酬太低
該怎麼說這部電影呢?它很好笑、但那是一種有點低級的好笑法。
表面上看來、這部電影醜化了哈薩克(也因此這部電影在中東除了黎巴嫩之外是被禁的)、好像在推銷強化種族歧視與性別歧視、但事實上、它嘲笑的是我們對於不熟悉的文化所容易產生的偏見與歧視。在觀看的開始、觀眾嘲笑的是被扭曲呈現的某個遙遠地方詭異怪奇的小村莊、但是等這個哈薩克記者到了美國後、以他的文化背景去擁抱美國文化時、反而讓我們看到美國文化中相對可笑的一面。我們自以為是、自認為高級的文化、在他人眼中其實ㄧ樣的荒誕不經。
我很喜歡這一段:請講師教導芭樂特何謂美國式的幽默。事實上、連幽默這種東西都有文化藩籬、有些東西在這個文化可以開玩笑、在別的文化裡可能是禁忌。而真正的幽默感究竟是什麼?只在某個可接受的範圍內可以承認這是幽默、但是出了某些範圍就不可以?這個深諳美國式幽默的講師到後來被芭樂特搞得很不爽。至於那個[NOT-Joke]、我想到中文裡也有類似的用法。例如、喔我好愛你、你真是太帥了......才怪!
而他去拜訪女性主義者、向她們取經的那一段也非常好笑。妙的是那群女人很早就發現不對勁、因此拒絕繼續跟芭樂特對談而中斷對談。(女人天生的敏銳度始然?哈哈哈!)在美國、可以看到最激進的女權運動、但是同時、類似海灘遊俠Baywatch的影集與肉彈女演員潘蜜拉安德森這種物化女性的影集依然大受歡迎。感覺上、美國人似乎很尊重女性(比起哈薩克人?)、但是如果你看到南加大兄弟會的那幾個年輕男大學生、就會發現其實那幾個年輕男性對於女性的看法、並不比芭樂特高尚到哪裡去。
芭樂特歧視猶太人很可笑嗎?其實更多的美國人非常明顯的歧視著中東人、卻沒有人去譴責這樣子不對。芭樂特跑到美國中西部的一個農場參加活動、被介紹成是來美國學習的哈薩克人、他穿著星條旗圖案的牛仔衣、頭上戴著牛仔帽、獻唱一首美國國歌、並且帶領現場的人高喊愛國(愛美國)口號、在場的人幾乎都被愚弄而不自知、一直到後來有些口號太離譜、部份觀眾臉上才顯露懷疑的神色。
最有意思的是、有個典型美國中西部老牛仔善意的給芭樂特一些忠告。他勸芭樂特要剃掉鬍子、不然他一副就是中東人的樣子馬上就會被人當作恐怖份子。而且絕對不能跟其他男性有太親暱的肢體動作。是的、看似開放自由的美國人、其實骨子裡是害怕同性戀(恐同症)的種族主義者!到底誰又比誰高尚到哪裡去呢?
受邀參加美國南方上流社會餐宴的芭樂特、因為冠著哈薩克記者頭銜、所以在場貴賓都對他很有興趣、也耐心的教導他如何踏進上流社會。但是一旦芭樂特舉止失當(假裝不懂馬桶使用方式把排泄物裝在塑膠袋中攜出、並且邀請一名黑人妓女到場)、冒犯到這些上流人、這些人馬上翻臉如翻書一樣的趕走芭樂特。好個上流社會的待客之道呢!
如同聖經上頭說的、當你看不見自己眼中的樑木、又怎麼能對別人說:讓我替你拔除你眼中的刺呢?要去指責、嘲笑、看輕別人非常容易、只是我們常忘記自己也是那麼的愚昧與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