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三本書同時拿到手,是借來的好書,包著透明書套,可見主人愛惜書本之心。
而且愛屋及烏,居然也幫我的書本穿上一件透明外套才歸還。在此拜謝。
(下次可以幫我的每一本書都穿外套,我不會介意的~)

三本書都是同一個作者,到底應該先看哪一本?我琢磨了一下,馬上排出閱讀
順序。我不是根據出版年代,而是根據書名吸引我的程度。
先看「這一夜誰能
安睡」,接著看「寂寞獵人」,最後看「最初物語」。

看完之後,按照喜愛程度排名的話,剛好是倒過來的。


 

「最初物語」是以江戶時代一名經驗老到的補吏,茂七,所偵辦的案件為主。
才翻看第一個故事,就有著濃濃的相識之感,後來想起我曾經看過另外一個系
列的書:岡本綺堂的「半七捕物帳」系列。比較不同的是宮部美幸筆下的茂七
個性鮮明,連他的手下系吉也彷彿呼之欲出。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銀魚的眼睛」那一篇。雖然破案的關鍵不在於茂七的推理
能力,但是從春天小菜生吞醬醋銀魚---那小小的黑點的銀魚的眼睛,講到被
用老鼠藥虐殺的五個流浪兒,最後故事結束又回到銀魚,這個安排很有意思。

還有,故事一開始講到下雪時,茂七覺得,剛開始下的雪也許是雪小孩。

因為小孩子不管到哪裡都不會靜悄悄的。雪小孩呀、啊地邊吵邊下,之後的雪
大人再慢條斯理地追上來。

不知怎麼,我覺得這段描述讓藏在茂七背後講故事的宮部美幸露了餡,就像操
縱皮影戲的人一不小心把自己的影子映在布幕上的感覺。故事中的茂七其實膝
下無兒,但是把初下的雪比喻作雪小孩,之後的積雪比喻作雪大人這種詩情畫
意的比擬,讓我覺得很...女性。

當然,茂七內心深處也有柔軟的一面,而且之後作者也補了幾句話:『或許是
腦子裡還想著剛才公役大爺說的事,才這麼覺得吧。』公役大爺說的就是流浪
兒童日益增多的事情。殺害流浪兒的案子最後破案了,社會上有想要幫助流浪
兒的人,也有輕易就取走小孩性命的人。人性,從江戶時代到現代,似乎沒有
太大的不同?







「寂寞獵人」則是以二手舊書店為場景,主角是一個爺爺與高中生孫子的組合,
參與了一些案件。

我很喜歡故事裡的爺爺,他有屬於老人尊嚴的堅持,但是也有經歷過人生之後
睿智的寬容,加上出色的觀察能力,往往能夠幫助與舊書店有關的事件水落石
出。第一個故事「有名無實的六月」非常驚聳,令人髮指。而「吹牛喇叭」則
跟「銀魚的眼睛」一樣,關注的是兒童,這兩篇故事放在一起看,可以知道作
者非常關心孩子。

我很佩服作者的是,她似乎非常了解年老爺爺的心態。她能夠理解小孩、青少
年、中年人,好像比較理所當然,因為畢竟她也經歷過,但是對於老人家心態
的掌握也入木三分,就是小說家的功力吧?!







至於「這一夜誰能安睡」倒是很適合初次接觸推理小說的人,更適合年輕讀者。

家裡面的人忽然被遺贈了五億日幣,一夕成名,而這個家也剛好面臨了風雨飄搖
的考驗。這本跟「鄰人的犯罪」感覺很類似,清新又頗有創意的現代推理小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itysalad 的頭像
    citysalad

    生活就是...

    citysal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