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人尋味的一張海報---13歲的Briony


「贖罪」的導演Joe Wright上一部作品也是改編自文學小說的電影,「傲慢與偏見」。我還沒看,這部小說是Jane Austin所有小說裡面最膾炙人口的一部,而我缺乏動力的原因是因為電影當中的Mr. Darcy跟我想像中的差別太多了點。(當然,EVA跟我保證看完電影之後,我會改觀,不過海報上的Mr. Darcy實在太像是流浪漢了點...)

回到「贖罪」,這是英國作家Ian McEwan的小說,描寫富家女孩(Cecilia Tallis,片中由Keira Knightley飾演)與女僕管家的兒子(Robbie,James McAvoy飾演)相戀,Robbie接受Cecilia父親的經濟援助上了劍橋大學,雖然貧窮但是很有才華,打算唸醫科。第一張海報上只有背影的小女孩,是Cecilia小妹Briony ,也同樣暗戀著羅比。

Briony喜歡文字創作,有極佳的聯想力與創作力,從她房間往下看,噴水池邊的那一幕,是個很大的衝擊與不解。觀眾跟著Briony遠距離地只看到片段:Robbie忽然對著姊姊Cecilia做出威嚇的手勢並且大吼,Cecilia脫掉身上的衣裙,跳入水池裡,當她走出水池,身上的襯裙因濕透而貼身,曲線畢覽無疑。沒有對白,看不到太多的表情,遠遠的看過去,水池旁邊這對男女之間有種緊張。



接著,導演忽然又重現了一次剛剛水池邊發生的原委。原來,Robbie想幫Cecilia的花瓶裝水,Cecilia打算自己來,拉扯之間,花瓶的把手斷了落入水池中,Cecilia一時心急,擔心古董花瓶把手會找不到,趕緊脫衣跳下水池尋找。至於 Robbie狀似粗魯的手勢與大吼,其實是警告Cecilia不要誤踩地上的花瓶碎片而已。

藉由Briony在房間關上窗戶這個動作,觀眾才了解第一次跟著Briony所看到的一幕戲是怎樣的背景。類似的狀況在電影中出現了三次:水池邊、代傳情書與圖書室的一幕。Briony正處於青春期,她已經不屑與比她小的表弟們一起玩,卻又被其他人(Robbie, Cecilia以及表姊)視為小孩子,這種尷尬的狀態,加上對性的一知半解,Briony認定Robbie是個性變態,不但在水池邊讓Cecilia寬衣解帶跳入水中,接著用噁心下流的情書內容騷擾Cecilia,甚至還在圖書室非禮了她。




偷看情書






圖書室的激情


故事的主角是Briony。但是,Briony也是我們每一個人。我們不是上帝,不是作家,也不是導演,對於發生在我們周遭的一些事情,只能有狹隘的觀點與理解,我們不能有全知全能的觀點(即敘事者對每一件事都能瞭然,他能隨意進入任何人物的內心深處,並直接告訴讀者,某一小說人物正在想些什麼。)在不明白來龍去脈的情況下,我們傾向於相信自己的眼睛與判斷,而我們的理解脈絡導致了一些無可撼動的結論。非常愚蠢,但充滿人性。

每個人對於「疑心生暗鬼」的經驗應該都不陌生。我非常喜歡「疑鄰偷斧」那個小故事。某人遺失了一把好用的斧頭,他懷疑是鄰居偷走的,於是不斷刻意觀察鄰居的言行舉止有何不尋常的地方,越看就越覺得這個鄰居言詞閃爍,行動鬼祟,但是後來他的斧頭找到了,原來是他自己收得好好的。之後,他看這個鄰居,又很正常了。

如果你懷疑某個同事不利於你,私下對上司打你的小報告,散佈一些不實的謠言,那個同事的面貌便會開始獐頭鼠目起來;如果丈夫懷疑妻子外遇,那麼他所觀察的任何有意義、無意義的舉動與話語,只是加強了內心的懷疑。

Briony雖然只有13歲,但是她其實已經有是非對錯的判斷能力了。只不過,好幾個巧合加在一起,讓她指控Robbie對表姊性侵害,而且斬釘截鐵的說:「是的,我看到了。那是Robbie。」

除了上述的三個巧合之外,我認為是嫉妒蒙蔽了Briony的理智與判斷能力。13歲的她,雖然外表還是小女孩的身軀,但內心卻有顆火熱愛上Robbie的女人心。彷彿被兩個最愛的人背叛,Briony選擇性的相信了自己的故事版本。



Briony寫好的東西都會先拿給Robbie過目






Keira Knightley as Cecilia


因為一個莫須有的罪名,Robbie被警察帶走,使寡母蒙羞(不過母親堅決相信兒子的清白),為了「贖他未曾犯過的罪」,他自願入伍,被送到法國打戰。Cecilia自始至終未曾懷疑過Robbie,也清楚明白Briony指控錯誤,卻無法改變事實,於是選擇與家庭切斷關係,進入護校就讀成為護士。







跟所有看文藝片的觀眾一樣,我看電影時一直想知道的是這對苦命鴛鴦後來究竟是否能夠重逢,繼續寫下屬於他們未完的章節。Robbie的戰地生活,讓我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海邊那一幕,應該也被列入二次大戰戰爭片的經典畫面了吧?(就像「拯救雷恩大兵」那部電影開頭的諾曼地登陸一樣經典。)Robbie跟其他兩個伙伴一路上其實並沒有真的遭遇到什麼軍火對抗(我們只聽到戰鬥機的聲音與戰鬥機在小河上頭的倒影),我們也沒看到Robbie英勇殺敵的模樣,但是戰爭中死亡的陰影與氣味卻無所不在。









關於法國海邊英軍撤退彷如人間煉獄的那一幕,請看藍祖蔚的一氣呵成經典戲的介紹。(另外,同作者的紅顏不老相思老也寫得非常棒。)Robbie為了一樁他並沒有犯下的罪刑入監、從軍,雖說Cecilia一直堅定的相信他、支持他、等他,但是他的人生經過這場謬誤的控訴與戰爭之後,再也無法重來了。也許他會死在戰場上,沒人收屍無人知曉,愛人與老母只有一張為國捐軀的通知信。也許他活下來,每晚作著惡夢醒來,帶著性犯罪的前科在戰後的英國生存。





短暫相聚,終將別離


而究竟贖罪的人是誰?有網友認為是Cecilia,不過電影中是由77歲的Briony(一個世界聞名的女作家)因新書接受專訪時,娓娓道來。她以贖罪的心情寫下類似自傳體的小說,並且向她的讀者告白、懺悔。




被誣陷的人心裡很苦,但是發現自己犯錯的人其實也很煎熬,別忘了,Briony其實也是喜歡Robbie的。

Cecilia從此不跟家裡來往,不回妹妹寫來的信。在電影當中我們看到Briony偷偷去找Cecilia懺悔、道歉,被Robbie劈頭大罵,而神情黯然的離開。我看到這一段,覺得Robbie非常有理由生氣,Cecilia也非常有理由冷漠,畢竟Briony當初不該只憑著自己的臆測就作證人指控一樁性侵害。但是另一方面,我覺得這對男女可以在戰爭中倖免於難,其實已經很幸運了,就拋下過去,重新開始他們的人生吧!

可是忽然間,77歲的Briony說:那是她在小說裡為姊姊與Robbie、與她自己所虛構出來的一段情節。她知道自己錯了,錯得徹底,但是無論她怎麼努力,也無法扭轉現實。她只能利用自己作家的身份,還給他們一小段的幸福,以及想像中Robbie痛罵她一頓的場景。可是實際上,Robbie死在法國,Cecilia死在英國地下鐵。

作錯事的小孩,有時候需要一些適度的懲罰,好讓她/他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警戒自己。可是長大之後,沒有家長、老師拿著一把量尺或者愛的小手來規範時,自己知道自己錯了,變得更重要。誠心誠意的面對自己的錯誤,需要教導、練習。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防衛機制,事情出了差錯,通常第一個反應是想替自己辯解,更糟糕的情況則是轉而指責別人。一種是辯稱:「我沒有錯!」「我錯了嗎?」以及「如果我有錯,也是某某某害的!」

認錯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的認錯才有可能換來別人的原諒。

Briony在13歲犯下的錯誤,是她良心上巨大的十字架,她欠Robbie一份公道,欠Cecilia一生的幸福美景,也欠自己一個心安理得。

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tysal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