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踏上來生的旅行!由此去.....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意思好像是說、先把活著的事情處理好之後、才去思考死亡也不遲。但事實上、偶爾想一想死亡這個議題、可能會幫助人類活得更好。

忘記在哪裡看到的一句話:死亡、是這個世界加上我之後、再減去我。聽起來是很簡單的算式、但我們知道沒那麼簡單。

不知道何時、也不知道何地、更不知道以怎樣的方式、死亡會來拜訪我們。是有如詩人Emily Dickinson的詩所說的嗎?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 —
He kindly stopped for me —
The Carriage held but just Ourselves —
And Immortality.


不論是順從或抗拒、死亡(跟稅)是我們人生在世無法逃避的事。(這一句好像是馬克吐溫說的?)





甫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日片[送行者]談的是死亡


看電影的時候、我不禁想著:真希望我死後、是讓這麼敬業又專業的禮儀師幫我化妝......(絕對不是因為本木雅弘是帥哥!我發誓!)看著他跟社長總是西裝畢挺的出現在喪家現場,以如同舞蹈般優雅的動作替死者淨身、更衣、化妝。正因為要踏上最後的旅程,所以、也希望留下一個美麗的句點。

本木雅弘所飾演的小林大悟(名字很像是雙關語)本來是個大提琴手,但是樂團忽然解散,工作也不好找,他跟妻子回到老家居住,並且根據分類廣告找工作。誤打誤撞地,他成為禮儀師。就電影中來看,禮儀師的工作在日本還是屬於容易被歧視的工作,因此他在猶豫中接受了工作,卻不敢跟妻子說明工作的性質。這當中跌跌撞撞地從菜鳥逐漸上手,也見證了很多喪家面對家人死亡時的悲愴與不捨。

從事的工作跟死亡有關,想像起來就是一個非常消耗能量與精神的辛苦工作,在這種時候,人好像更需要一些能夠鼓舞自己、確認自己還好好活著的東西。很妙的,在這當中,人們尋求的慰藉是「食」與「色」。(孔子不說過了嗎?食色性也。)

某一次下工回家,小林大悟突然迸發了熱情,在房間以外的地方向妻子求歡。他拉開了妻子的衣服,非常留戀地將臉貼上妻子的腹部,藉由肌膚相碰的溫度提醒自己還活著。
某一天,妻子意外發現了丈夫的職業,震驚之餘無法忍受,要求他辭職。

小林大悟去向社長遞辭呈,社長在二樓。他走了上去,社長的辦公室裡頭有著面對窗外自然的視野,室內也擺放了非常多的盆栽植物,整個房間顯現的反而是充滿了生命力的欣欣向榮。他還沒說什麼、社長招呼他坐下、邀請他順便吃飯。社長的桌上已經準備好了燒烤的器具、食材好像是河豚?社長首先開始吃、毫不扭捏豪氣地吃下嘴邊的食物、並且指著食材說:這也是屍體。雖然是屍體、也不要隨便浪費了它們。好好的享受它們才是對的。小林大悟跟著吃了一口、眼睛發亮。社長說:好吃吧?簡直好吃得傷腦筋啊!

小林大悟於是說不出要辭職的話,繼續跟社長一同為「踏上人生未來旅途的旅行者」服務。妻子於是離開了他。





因此小林跟社長以及另一名職員一起過Christmas、大啖炸雞(看他們吃得那麼開心讓我也很想吃...)

專注於工作、也專注於食物、盡量在人生的每一刻都非常投入、也許才是真正對待生命的方式。






故事最後回到小林大悟的身上。

他的父親拋妻棄子,跟著一個女人私奔了,從此渺無音訊。在大悟的記憶中,父親的臉是模糊的,唯一的回憶是有一天父親帶著年幼的他到河邊撿石頭。在河邊撿一顆石頭,代表你此刻想告訴對方的話,把石頭當作一封信,送給對方,對方收下。大悟跟父親都撿了石頭送給對方。拿出小時候拉的大提琴,大悟發現了用紙包起來的那顆石頭,把石頭拿在手上...究竟父親想傳達的是什麼呢?那個晚上約定好每年都要送給對方石頭的父親,就這樣離開了大悟的生命。

一天,接到一封電報,是大悟父親的死訊。大悟再次面對父親,卻是父親的遺體。他拒絕參與這件事情。他告訴妻子,他不會去替那個男人料理後事的。

他真的能夠不去嗎?

這部電影以職人的角度切入人生最禁忌的話題--死亡,而包裹著整部片子的卻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親情。或早或晚,我們都要面對親人的離去,或早或晚,我們也要面對自己從人生舞台謝幕的時刻。

這是無法逃避的結局,但是希望我們能夠有機會可以選擇,以最適合自己的樣子離開。



-----------------------------------------

3月11日寫的文章,拖到今天不完成不行了。看來還是要趁感動最深的時候一氣呵成才行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tysal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