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雖然前幾篇說我對於奧運的運動賽事很冷感,沒看開幕典禮,但是這種四年一次的運動大拜拜還是要稍微跟到,才有口水可以亂噴。平常不看比賽,但是遇到國家代表隊去比賽,我又能夠從頭看完的就屬棒球了。
說棒球是台灣的國球 ,一點也不為過。台灣當年退出聯合國,是因為氣憤聯合國接受中國大陸的入會,現在回想,除非我們當初是被逼走的,不然,實在不應該主動退出啊~~~現在要回去,變得好困難!(白癡政治評論家附身了)而在那種情境下,悲憤的情緒總是要找到出口,於是,棒球比賽變成了雪恥的好舞台。(要跟美國人比籃球、跟歐洲人/拉丁美洲人比足球,是很難贏的,體型上就已經吃虧了。但是東方人跟西方人在棒球上面還是可以好好拼一下的。)曾經是日本殖民地的台灣,開始好好的發展了棒球這個運動項目。
那個時候,別的國家的小孩,把棒球當作一種課後運動,在比賽當中學習技巧、訓練體力,也更了解所謂的團隊精神,明白「勝不驕、敗不餒」的真諦。可是台灣的棒球隊,除了要學到以上的種種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贏球!要拿前三名!要讓世界知道台灣在哪裡!(一直都很悲情的一個島國啊~~~~)當贏球/輸球關係到全國人民的「面子」問題時,中華隊肩膀上的壓力從來沒輕過。
因此,我們成長的年代裡,六年級生還是來得及體會到半夜起床跟著大人一起看越洋轉播的比賽。看得懂棒球,是跟著外公學的。因此現在看到棒球比賽,腦海裡會閃過的畫面,是在大雅路外公房間通舖上頭,那架放得高高的電視機螢幕.....凌晨時刻,巷子裡頭很多人家亮了燈,開始關心比賽,順便燒開水泡麵~~~(泡麵大概也算是台灣的國麵了吧?熬夜看比賽要吃,颱風也要吃,當學生住校的時候吃,出社會了偶爾也在辦公室裡吃....)小孩子最高興了,只要是脫離正常生活軌道的事件,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也深深記住了他們去比賽的地方,叫做威廉波特。
我大學的英語會話課老師,是個德國來的傳教士。(沒錯,他是德國來的,但是他的英文還是比我們這群大學生好很多,所以可以教我們....)我記得好像是一次free talk,我順口問起他來台灣之前,知道台灣嗎?他說,他知道台灣是因為台灣的少棒打得很好。你看吧?說到台灣,那個時候大家都是因為棒球。
我表弟他們這一代的,流行的是籃球,因為那時候NBA的旋風席捲全球,Michael Jordan幾乎是全球辨識度很高的一張臉孔,不輸給Mona Lisa,以及漫畫「灌籃高手」的推波助瀾,一下子,青少年好像只喜歡打籃球。想想也是,籃球自己一個人也可以去練習「小人物上籃」,但是打棒球,至少也要湊到一隊5人以上才能打吧?那就要10個人了。如果想練出黃金右臂,那也要有人陪你玩catch ball...
另外一個原因,大概是台灣不再那麼需要以棒球來揚名國際了。後來,台灣職棒成立,愛好棒球的人士也可以去支持自己喜愛的隊伍。(但是職棒簽賭的疑雲與風波,好幾次嚴重扼殺了台灣職棒的前途。究竟是怎樣?職業比賽就一定會有人簽賭嗎?好討厭打假球的比賽!!!究竟要怎麼防堵呢?)但是,每次的亞運、奧運,棒球應該還是集結最多目光焦點的比賽。(今年的射箭項目鎩羽而歸,舉重兩面銅牌,網球嶄露頭角,跆拳道還沒開始比不知道。)
這次中華隊輸球給日本,大家難接受的是比數輸太多。但是輸給對岸,大家都很受不了~~~為什麼呢,因為這是兩岸交手以來,台灣第一次輸球!註1我看了那場比賽,看之前,我認為我們會贏,因為沒聽說中國隊的棒球贏過台灣,我們的強敵是日本、古巴。一開始的2比0領先,居然變成2比3落後,我都快昏倒了,還好追回一分後延長比賽。第十局還是按照老路子玩,第十一局,居然是新的賽制,叫做突破僵局制。中華隊先攻,一二壘壘包上都先站上兩名球員,第一棒打擊者如果能打出全壘打,那麼一次就進帳3分。
於是,我看著中華隊變成7分,領先大陸的3分,心想,我犧牲了午睡還算值得~~~(一個只關心輸贏的業餘球迷...)沒想到最後居然是大陸逆轉勝,以一分之差贏了台灣。當我看到那群中國大陸球員欣喜若狂地抱在一起歡呼時,我馬上關電視,心裡面非常難過。支持的球隊輸球,當然不好過。
但是晚上看到電視新聞報導PTT上的鄉民們一面倒地罵中華隊時,我心裡面覺得,真是蠻過份的。也許,這些球迷們認為中華隊是該贏而未贏,因此恨鐵不成鋼,但是這種情緒性的發言究竟有什麼用處?雖說運動比賽成王敗寇,但是,我發現有很大的一個情緒是來自於:我們居然輸給中國隊!
Oh-oh,又是為了面子問題了嗎?棒球的輸贏又牽扯上兩岸的愛恨情仇了嗎?大陸的快速崛起,以及對台灣外交上的種種打擊,台灣跟中國之間的情感距離,好像比跟其他國家都來得遠。台灣早期在經濟上領先中國所帶來的優越感,已經消失了。政治上的對立分裂,又讓島國上的人民被染成藍綠兩色,好像沒了黑白。如果藍色說了A,綠色肯定要說B;而綠色說了C,藍色則會堅持D。共識沒了,目標不一致。
看著這次中國舉國上下辦奧運的那股團結勁,其實有點叫我羨慕。對,中國沒人權,不民主,可是他們是向上發展。台灣有人權,有民主,可是沒有目標,除非那個目標叫做「打倒萬惡共匪」---一個當初國民黨念茲在茲的標語,後來被民進黨奉為圭臬的準則。國民黨的恐共/仇共教育,真是太成功了,以致於當他想要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國共和談,創造雙贏時,有一大堆人還是停留在冷戰時期的思維。
其實不太想在部落格上談政治,因為很容易激起對立者之間的謾罵,可能也會引來許多批評指教舌戰。不過,我真的很想知道,究竟是不是像很多人一直在大聲嚷嚷的:賽程的安排就是對中華隊不利?中共趁機從中作亂、或者國際奧委會欺負台灣?
請看以下這篇文章連結:點我進入。

中國隊也是要19日晚上六點多迎戰日本,第二天早上對古巴。這樣子可以閉嘴了嗎?輸球就算了,不要再輸掉風度與常識好嗎?老是要有被迫害者妄想症,實在很沒意思。不然,就不要參賽。要參加,就以輸贏論英雄。
要檢討教練對於投手調度的問題,或者球員某個半局的表現如何失常都可以,但是,還是應該要繼續替中華隊加油的呀!!!看著那些年輕面孔站在球場上,在壓力那麼大的情況下出戰,國內的吐嘈聲浪可不可以先歇歇?
中華隊VS古巴,也是一場很精彩的比賽。輸了,可惜,但是這就是運動比賽。要去質疑裁判不公,中華隊才會輸的話,那真的,從此不要參加比賽好了,因為中華隊只能贏,不能輸,輸了就是「阿共仔的陰謀」咩~每一場輸球,都是遇人不淑,都是對方搞鬼!
當初憤而退出聯合國,很容易,現在要退出奧運,也很容易。什麼中華台北隊?為什麼我們不能叫做台灣隊?為什麼不能帶國旗進場?不知道為什麼的人,請回去重修中國與台灣的近代歷史好嗎?
總之,我會繼續替中華隊加油的。
註1 啊~原來台灣已經不止一次棒球輸給中國了。請看這篇文章最底。
說棒球是台灣的國球 ,一點也不為過。台灣當年退出聯合國,是因為氣憤聯合國接受中國大陸的入會,現在回想,除非我們當初是被逼走的,不然,實在不應該主動退出啊~~~現在要回去,變得好困難!(白癡政治評論家附身了)而在那種情境下,悲憤的情緒總是要找到出口,於是,棒球比賽變成了雪恥的好舞台。(要跟美國人比籃球、跟歐洲人/拉丁美洲人比足球,是很難贏的,體型上就已經吃虧了。但是東方人跟西方人在棒球上面還是可以好好拼一下的。)曾經是日本殖民地的台灣,開始好好的發展了棒球這個運動項目。
那個時候,別的國家的小孩,把棒球當作一種課後運動,在比賽當中學習技巧、訓練體力,也更了解所謂的團隊精神,明白「勝不驕、敗不餒」的真諦。可是台灣的棒球隊,除了要學到以上的種種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贏球!要拿前三名!要讓世界知道台灣在哪裡!(一直都很悲情的一個島國啊~~~~)當贏球/輸球關係到全國人民的「面子」問題時,中華隊肩膀上的壓力從來沒輕過。
因此,我們成長的年代裡,六年級生還是來得及體會到半夜起床跟著大人一起看越洋轉播的比賽。看得懂棒球,是跟著外公學的。因此現在看到棒球比賽,腦海裡會閃過的畫面,是在大雅路外公房間通舖上頭,那架放得高高的電視機螢幕.....凌晨時刻,巷子裡頭很多人家亮了燈,開始關心比賽,順便燒開水泡麵~~~(泡麵大概也算是台灣的國麵了吧?熬夜看比賽要吃,颱風也要吃,當學生住校的時候吃,出社會了偶爾也在辦公室裡吃....)小孩子最高興了,只要是脫離正常生活軌道的事件,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也深深記住了他們去比賽的地方,叫做威廉波特。
我大學的英語會話課老師,是個德國來的傳教士。(沒錯,他是德國來的,但是他的英文還是比我們這群大學生好很多,所以可以教我們....)我記得好像是一次free talk,我順口問起他來台灣之前,知道台灣嗎?他說,他知道台灣是因為台灣的少棒打得很好。你看吧?說到台灣,那個時候大家都是因為棒球。
我表弟他們這一代的,流行的是籃球,因為那時候NBA的旋風席捲全球,Michael Jordan幾乎是全球辨識度很高的一張臉孔,不輸給Mona Lisa,以及漫畫「灌籃高手」的推波助瀾,一下子,青少年好像只喜歡打籃球。想想也是,籃球自己一個人也可以去練習「小人物上籃」,但是打棒球,至少也要湊到一隊5人以上才能打吧?那就要10個人了。如果想練出黃金右臂,那也要有人陪你玩catch ball...
另外一個原因,大概是台灣不再那麼需要以棒球來揚名國際了。後來,台灣職棒成立,愛好棒球的人士也可以去支持自己喜愛的隊伍。(但是職棒簽賭的疑雲與風波,好幾次嚴重扼殺了台灣職棒的前途。究竟是怎樣?職業比賽就一定會有人簽賭嗎?好討厭打假球的比賽!!!究竟要怎麼防堵呢?)但是,每次的亞運、奧運,棒球應該還是集結最多目光焦點的比賽。(今年的射箭項目鎩羽而歸,舉重兩面銅牌,網球嶄露頭角,跆拳道還沒開始比不知道。)
這次中華隊輸球給日本,大家難接受的是比數輸太多。但是輸給對岸,大家都很受不了~~~為什麼呢,因為這是兩岸交手以來,台灣第一次輸球!註1我看了那場比賽,看之前,我認為我們會贏,因為沒聽說中國隊的棒球贏過台灣,我們的強敵是日本、古巴。一開始的2比0領先,居然變成2比3落後,我都快昏倒了,還好追回一分後延長比賽。第十局還是按照老路子玩,第十一局,居然是新的賽制,叫做突破僵局制。中華隊先攻,一二壘壘包上都先站上兩名球員,第一棒打擊者如果能打出全壘打,那麼一次就進帳3分。
於是,我看著中華隊變成7分,領先大陸的3分,心想,我犧牲了午睡還算值得~~~(一個只關心輸贏的業餘球迷...)沒想到最後居然是大陸逆轉勝,以一分之差贏了台灣。當我看到那群中國大陸球員欣喜若狂地抱在一起歡呼時,我馬上關電視,心裡面非常難過。支持的球隊輸球,當然不好過。
但是晚上看到電視新聞報導PTT上的鄉民們一面倒地罵中華隊時,我心裡面覺得,真是蠻過份的。也許,這些球迷們認為中華隊是該贏而未贏,因此恨鐵不成鋼,但是這種情緒性的發言究竟有什麼用處?雖說運動比賽成王敗寇,但是,我發現有很大的一個情緒是來自於:我們居然輸給中國隊!
Oh-oh,又是為了面子問題了嗎?棒球的輸贏又牽扯上兩岸的愛恨情仇了嗎?大陸的快速崛起,以及對台灣外交上的種種打擊,台灣跟中國之間的情感距離,好像比跟其他國家都來得遠。台灣早期在經濟上領先中國所帶來的優越感,已經消失了。政治上的對立分裂,又讓島國上的人民被染成藍綠兩色,好像沒了黑白。如果藍色說了A,綠色肯定要說B;而綠色說了C,藍色則會堅持D。共識沒了,目標不一致。
看著這次中國舉國上下辦奧運的那股團結勁,其實有點叫我羨慕。對,中國沒人權,不民主,可是他們是向上發展。台灣有人權,有民主,可是沒有目標,除非那個目標叫做「打倒萬惡共匪」---一個當初國民黨念茲在茲的標語,後來被民進黨奉為圭臬的準則。國民黨的恐共/仇共教育,真是太成功了,以致於當他想要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國共和談,創造雙贏時,有一大堆人還是停留在冷戰時期的思維。
其實不太想在部落格上談政治,因為很容易激起對立者之間的謾罵,可能也會引來許多批評指教舌戰。不過,我真的很想知道,究竟是不是像很多人一直在大聲嚷嚷的:賽程的安排就是對中華隊不利?中共趁機從中作亂、或者國際奧委會欺負台灣?
請看以下這篇文章連結:點我進入。

中國隊也是要19日晚上六點多迎戰日本,第二天早上對古巴。這樣子可以閉嘴了嗎?輸球就算了,不要再輸掉風度與常識好嗎?老是要有被迫害者妄想症,實在很沒意思。不然,就不要參賽。要參加,就以輸贏論英雄。
要檢討教練對於投手調度的問題,或者球員某個半局的表現如何失常都可以,但是,還是應該要繼續替中華隊加油的呀!!!看著那些年輕面孔站在球場上,在壓力那麼大的情況下出戰,國內的吐嘈聲浪可不可以先歇歇?
中華隊VS古巴,也是一場很精彩的比賽。輸了,可惜,但是這就是運動比賽。要去質疑裁判不公,中華隊才會輸的話,那真的,從此不要參加比賽好了,因為中華隊只能贏,不能輸,輸了就是「阿共仔的陰謀」咩~每一場輸球,都是遇人不淑,都是對方搞鬼!
當初憤而退出聯合國,很容易,現在要退出奧運,也很容易。什麼中華台北隊?為什麼我們不能叫做台灣隊?為什麼不能帶國旗進場?不知道為什麼的人,請回去重修中國與台灣的近代歷史好嗎?
總之,我會繼續替中華隊加油的。
註1 啊~原來台灣已經不止一次棒球輸給中國了。請看這篇文章最底。
『 其實台灣輸給中國並不是第一次囉!第一次是在2005年荷蘭世界盃開打之前在義大利羅馬打的熱身賽,第二場則是在2006年荷蘭的哈連盃。不過第一場算是熱身賽、第二場的哈連盃只能算是邀請賽,都不是國際棒總承認的正式比賽。這次奧運落敗,就真的是紮紮實實的一敗,連想要否認的機會都沒有。
事實上,中國的棒球並不弱,早在十五年前(1993年)的亞錦賽(在澳洲伯斯舉行),我們台灣就曾經與中國隊打到延長賽第十一局才分出勝負。只可惜,台灣的棒壇始終都不重視這個崛起的棒球勢力,賽前連情蒐資料也比針對其他球隊的少了很多,可惜呀!
不過輸了也好,如果能以此喚醒台灣棒壇對於其他崛起勢力的重視,未嘗也不是件好消息。不是嗎?』
全站熱搜